首页 > 近义词

滥竽充数的近义词大全(34个)

共有 34 个滥竽充数的近义词,非常全面:

所有近义词的含义

  1. 鱼目混珠([yú mù hùn zhū]):比喻以假乱真,用低劣的东西冒充优质的东西,常用来形容混淆视听或以次充好的行为。
  2. 以次充好([yǐ cì chōng hǎo]):用质量较差的东西冒充质量好的东西,形容欺骗或蒙混的行为。
  3. 偷梁换柱([tōu liáng huàn zhù]):比喻暗中更换关键部分,用不好的替代好的,形容欺骗或造假的行为。
  4. 挂羊头卖狗肉([guà yáng tóu mài gǒu ròu]):表面上标榜一种东西,实际上却是另一种,形容名不副实或欺骗的行为。
  5. 名不副实([míng bù fù shí]):名声或称号与实际不相符,形容表面与内在不一致。
  6. 虚有其表([xū yǒu qí biǎo]):表面上看起来很好,但实际上没有实质内容,形容空有外表。
  7. 徒有虚名([tú yǒu xū míng]):只有空名而没有实际能力或价值,形容名不符实的情况。
  8. 金玉其外([jīn yù qí wài]):外表看起来华丽美好,但内在可能并不如意,常用来形容表面光鲜而实质空虚。
  9. 冒名顶替([mào míng dǐng tì]):用别人的名义或身份替代自己,形容以不正当手段获取资格或地位。
  10. 弄虚作假([nòng xū zuò jiǎ]):通过虚假手段制造假象,形容欺骗或造假的行为。
  11. 瞒天过海([mán tiān guò hǎi]):用欺骗的手段掩盖真相,形容通过狡猾方式蒙混过关。
  12. 以假乱真([yǐ jiǎ luàn zhēn]):用虚假的东西冒充真实的东西,形容混淆视听的行为。
  13. 欺世盗名([qī shì dào míng]):通过欺骗手段获取不属于自己的名声,形容虚伪或不实的行为。
  14. 招摇撞骗([zhāo yáo zhuàng piàn]):用夸张或虚假的方式骗取信任,形容欺骗他人的行为。
  15. 粉饰太平([fěn shì tài píng]):用表面上的好现象掩盖实际问题,形容虚伪地营造和谐假象。
  16. 故弄玄虚([gù nòng xuán xū]):故意制造神秘或虚假的表象,形容迷惑他人或掩盖真相。
  17. 装腔作势([zhuāng qiāng zuò shì]):故意摆出某种姿态或架势,形容虚伪或做作的行为。
  18. 装模作样([zhuāng mó zuò yàng]):故意装出某种样子,形容不真实或做作的表现。
  19. 装神弄鬼([zhuāng shén nòng guǐ]):故意装出神秘或虚假的样子,形容欺骗或迷惑他人的行为。
  20. 虚张声势([xū zhāng shēng shì]):表面上摆出强大的样子,实际上没有实力,形容虚伪地夸大自己。
  21. 沽名钓誉([gū míng diào yù]):用不正当手段获取名声,形容虚伪地追求荣誉。
  22. 表里不一([biǎo lǐ bù yī]):表面和内在不一致,形容言行或表象与实际不符。
  23. 言过其实([yán guò qí shí]):说话或描述超出实际情况,形容夸大或不实。
  24. 浮夸虚伪([fú kuā xū wěi]):言辞或行为夸张且不真实,形容表面功夫多而缺乏实质。
  25. 华而不实([huá ér bù shí]):外表华丽但没有实际内容,形容空有其表。
  26. 有名无实([yǒu míng wú shí]):有名称或称号,但没有实际内容或能力,形容空虚。
  27. 欺上瞒下([qī shàng mán xià]):对上级隐瞒真相,对下级进行欺骗,形容虚伪的行为。
  28. 掩耳盗铃([yǎn ěr dào líng]):比喻自欺欺人,用虚假的方式掩盖真相,形容自以为是的蒙混行为。
  29. 混水摸鱼([hún shuǐ mō yú]):在混乱中趁机获取利益,形容利用混乱蒙混的行为。
  30. 偷天换日([tōu tiān huàn rì]):比喻用狡猾手段改变事物的本质,形容暗中欺骗或造假。
  31. 蒙混过关([méng hùn guò guān]):用欺骗或模糊的方式通过检查或难关,形容不凭真实能力过关。
  32. 冒牌货([mào pái huò]):指假冒的、不真实的东西,形容以次充好的现象。
  33. 假冒伪劣([jiǎ mào wěi liè]):指用虚假或低劣的东西冒充优质品,形容欺骗行为。
  34. 敷衍塞责([fū yǎn sè zé]):做事不认真,表面应付了事,形容不负责任地应付。

滥竽充数的详细解释

滥竽充数(làn yú chōng shù)这个成语出自《韩非子·内储说上》,原指不会吹竽的人混在乐队里充数,现在用来比喻没有真才实学的人混在行家里面充数,或者以次充好。

 

故事讲的是战国时期,齐宣王喜欢听三百人一起吹竽。南郭先生根本不会吹竽,却混在乐队里装模作样。后来齐湣王继位,喜欢听独奏,南郭先生只好逃走了。这个典故生动地说明了滥竽充数者的尴尬处境。

 

在现代生活中,滥竽充数的现象并不少见。有些人靠着关系混进重要岗位,有些人用假冒伪劣产品欺骗消费者,这些都是典型的滥竽充数行为。这个成语提醒我们要脚踏实地,凭真本事立足。

滥竽充数的出处

滥竽充数的例句(造句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