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反义词

满足的反义词大全(42个)

共有 42 个满足的反义词,非常全面:

所有近义词的含义

  1. 缺乏([quē fá]):指某种事物或条件不足,无法达到所需的状态或程度。
  2. 不足([bù zú]):表示在数量、质量或程度上不够,未能达到期望或需求。
  3. 匮乏([kuì fá]):形容资源、条件或情感等方面严重短缺,难以支撑需要。
  4. 短缺([duǎn quē]):指某种物品或资源数量不够,无法完全供应所需。
  5. 欠缺([qiàn quē]):表示在某些方面有所不足,未能达到完满或理想的状态。
  6. 缺失([quē shī]):指某部分或某要素不完整,存在空缺或不完善之处。
  7. 不满([bù mǎn]):表示对现状或结果感到不满意,心中有遗憾或不快。
  8. 遗憾([yí hàn]):指因未能达成愿望或理想而感到惋惜或不圆满。
  9. 失望([shī wàng]):表示对某事或某人抱有期望但未能实现,因而感到失落。
  10. 失意([shī yì]):形容因未能实现目标或愿望而感到沮丧或不顺心。
  11. 落空([luò kōng]):指期望或计划未能实现,结果不如人意。
  12. 空虚([kōng xū]):形容内心或精神上感到空荡荡,缺乏充实感。
  13. 无聊([wú liáo]):指内心感到空虚或无事可做,缺乏兴趣或目标。
  14. 枯燥([kū zào]):形容生活或事物单调乏味,缺乏活力或吸引力。
  15. 单调([dān diào]):指事物或生活缺乏变化,显得乏味或无趣。
  16. 乏味([fá wèi]):表示某事物或状态令人感到无趣,缺乏吸引力。
  17. 无趣([wú qù]):形容某事物或情景缺乏趣味,令人提不起兴趣。
  18. 厌倦([yàn juàn]):表示对某事物或状态感到疲倦和不耐烦,不再有新鲜感。
  19. 厌烦([yàn fán]):指对某事物或情况感到不耐烦,甚至产生反感。
  20. 腻烦([nì fán]):形容对某事物或状态感到厌倦,甚至有些反感。
  21. 烦躁([fán zào]):表示内心不安或不耐烦,情绪上感到烦乱。
  22. 苦恼([kǔ nǎo]):指内心因某些事情而感到困扰或忧愁。
  23. 忧虑([yōu lǜ]):表示对某些事情感到担心或不安,心中有负担。
  24. 焦虑([jiāo lǜ]):形容内心因不确定或压力而感到不安和紧张。
  25. 不安([bù ān]):指内心缺乏平静,感到担忧或不稳定。
  26. 迷茫([mí máng]):形容对未来或方向感到困惑,缺乏清晰的目标。
  27. 困惑([kùn huò]):表示对某些事情感到不解或疑惑,心中无从下手。
  28. 茫然([máng rán]):指对现状或未来感到无措,缺乏明确的方向感。
  29. 失落([shī luò]):形容因未能达成目标或失去某物而感到低落。
  30. 沮丧([jǔ sàng]):表示因失败或不如意而感到情绪低迷或灰心。
  31. 灰心([huī xīn]):指因受挫或失望而失去信心或动力。
  32. 气馁([qì něi]):形容因困难或失败而失去斗志或勇气。
  33. 不悦([bù yuè]):表示对某事或某人感到不高兴或不满意。
  34. 不快([bù kuài]):指内心感到不舒服或不高兴,有轻微的不满情绪。
  35. 不适([bù shì]):表示在某种环境中感到不习惯或不舒服。
  36. 不平([bù píng]):指内心对某些事情感到不公平或不服气。
  37. 不甘([bù gān]):表示对现状或结果不情愿接受,心中有不服或遗憾。
  38. 不屑([bù xiè]):指对某事物或某人感到不值得重视,甚至有些轻视。
  39. 冷漠([lěng mò]):形容对事物或他人缺乏热情或关心,态度冷淡。
  40. 淡漠([dàn mò]):表示对某事物或情感缺乏兴趣,态度不冷不热。
  41. 无动于衷([wú dòng yú zhōng]):指对周围的事物或情感毫无反应,显得漠不关心。
  42. 不以为然([bù yǐ wéi rán]):表示对某事或某观点不赞同,甚至觉得不值一提。

满足的详细解释

满足(mǎn zú)是一个内涵丰富的汉语词汇,指人的需求、愿望或标准得到充分实现时产生的心理状态。这种状态既可以是物质层面的获得,也可以是精神层面的充盈。

 

从心理学角度看,满足源于个体对现状的认可与接纳。当现实达到或超过预期时,人们会自然产生满足感。这种感受往往伴随着愉悦、平静等积极情绪,是幸福感的重要组成部分。

 

在社会关系中,满足也常用来形容对他人表现的认可。比如父母对孩子成绩感到满足,或客户对服务质量表示满足。这种用法强调主体对客体表现的肯定性评价。

 

需要注意的是,满足具有相对性。不同个体对同一事物的满足程度可能差异很大,这与个人的期望值、价值观等主观因素密切相关。适度保持满足感有助于心理健康,但过度满足也可能导致进取心减弱。

满足的出处

满足的例句(造句)